在热议与期望中前行
两院院士大会,既是科学家的盛会,也是媒体争相报导的焦点。回忆连日来国内很多报纸、网络的报导,有关于烟草院士和院士准则的质疑,也有关于院士平等的回忆和欣赏,但更多的则是媒体各界关于科学家深切的期望。
2012年两院院士大会顺畅举行,作为聚集了国内最顶级的科学家的盛会,国内外媒体首要重视的,当然是期望两院院士充沛发挥“思想库”和“带头人”的效果,为我国的科技立异做榜样和作奉献,推动我国经济建造向前展开。
《人民日报》于6月12日首要宣布《为立异型国家建造作出更大奉献》的主题文章。报导指出,在在两院院士大会开幕式上宣布重要讲话后,“潘云鹤、谢克昌、干勇、钱旭红、叶培建、夏建白、刘胜刚、李德仁、匡廷云等院士表明,现在我国科技工作面临可贵的前史机会,咱们要树立决心,去除浮躁,以身演示,在自主立异、效果转化、人才培养、决议计划咨询等方面作出新的更大奉献”。
人民网观念频道于次日宣布谈论,在着重“立异驱动展开”的蕴涵深义后,也表达了对两院院士积极展开科技立异的寄望。文章指出,经济社会展开到今日,科技的严重前史和实际效果现已被赋予了新的深入内在,全球竞赛更多地表现为科技的竞赛,科技强则国强,科技兴则国兴,科技落后就要挨揍,科技在经济社会展开中的引领效果愈加凸显。
“全球经济展开中呈现出的国与国之间愈演愈烈的贫富两极分化,便是科技引领效果的重要表现。要想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独占、封闭围住中包围出来,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杀手锏,要有自己异乎寻常的兵器,而最重要的便是要在科技立异驱动展开上做文章、下功夫、找出路,进步自己的科技水平,打造自己的科技品牌。这就要求咱们要紧紧环绕变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造的急迫需求,捉住新科技革新的战略机会,大幅进步自主立异才能,大力推动科技惠及民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展开赶快走上立异驱动的轨迹”,这篇文章的结束这样说。
环绕立异这一主题,6月13日的《经济日报》也宣布述评文章,以《立异,驱动咱们前行》为题,回忆了两年来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我国科技界人士在科技立异方面获得的新成果、新展开。文章指出,“两年中,探月工程继续顺畅施行,嫦娥二号远赴150万公里以外进行深空勘探;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成功,为未来的太空探究奠定了又一关键技术根底。自主研发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成功下潜5188米,标志着我国具有了在全球70%以上海洋深处作业的才能;斗极卫星导航体系建造开展顺畅,并拓宽到民用范畴; 重组戊型肝炎疫苗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出产文号,成为国际上第一个用于防备戊型肝炎的疫苗;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试验协作组测出第三种中微子振动,关于探寻国际中反物质失踪之谜影响深远”。
在历数了这两年我国科技立异获得的成果后,《经济日报》这篇述评还特别指出,曩昔的两年中,我国科技人才队伍敏捷生长和科研立异才能大幅进步,“2011年,我国国际科学论文和专利授权总量继续位居国际前列,论文被引证数上升到国际第七位。在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论文中,也便是引证率最高的1%的论文傍边,超越10%是由我国科学家宣布的,比率从2001年的1.85%(在6874篇最有影响力的论文傍边占127篇)增加到2011年的11.3%(在10238篇最有影响力的论文傍边占1158篇),名列全球第四。”
此外,香港文汇报于6月12日也宣布了勉励两院院士推动科技立异的相关文章,着重了科技立异自主才能的重要性。
身为两院院士,其一举一动备受社会各界的重视,这就要求院士们有必要冷清紧记身上的社会职责,留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才能越大,职责越大”,院士们不只要在自己的专业范畴勇于担任,获得打破,谋福全国苍生,也应该在品德方面发挥模范效果,回绝不正之风。
6月12日,《光明日报》宣布题为《寄望我国科技界的多重担任》的谈论员文章,表达了社会各界在社会职责方面关于院士们的深切期望。文章指出,第六次科技革新即将来临,我国现已大幅度拉近了与国际科技最前沿的间隔。要实现从“追潮者”生长为“引领者”,我国科技界有必要有更多的担任,“这样的担任,应该是放眼国际的担任。我国科技界,不只仅需求勇攀科技之巅的科技专家,还需求出现更多的战略科学家;不只仅要做科学探究的开路先锋,更应该成为铺就科学展开之路的筑路人”。
文章还指出,科学家应该有服务社会的担任。我国科技界正肩负着将科技作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展开转型引擎的前史职责。面临这一局势,两院院士应该充沛发挥本身的才智,成为年代思想库中的一员,用融会了人文精神的科学视角、工程视角调查和完善咱们的社会,让科技的福祉惠及大众苍生。
文章在结束还特别指出,科学家应该担任起社会脊柱的效果,“成为科学家,是很多人儿时的愿望。在人们的期许中,科学家们理应成为咱们这个社会中科学品德甚至人生品德的榜样”。
相同,6月13日的《京华时报》宣布主题为“院士要增强忧患意识”的文章。该文称,“期望广阔科技平等者使用专业知识和学术特长,多为政府平等出谋划策”。该报同天还宣布以《院士要自觉学术不端行为》为主题的文章,杰出着重了对两院院士的6点期望。
此前不久,近百名院士联名致函我国工程院,要求重审“烟草院士”谢剑平中选工程院士的资历。这一事情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也反映了两院院士的担任与职责感。两院院士大会期间,很多媒体也对谢剑平未到会的事情进行了报导和谈论。
6月13日,《京华时报》报导了《烟草院士缺席院士大会 未收取院士证书》的音讯。文中称,谢剑平回应记者称他在英国出差,有事请假,所以才缺席两院院士大会。针对记者问询多名院士对他中选院士的质疑,谢剑平称“我能有什么观点,你去问烟草局”。该文还征引我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讨所副所长王扬宗的说法,对谢剑平进行了批判,“作为一个学者,首要代表自己,在卷烟降焦减害研讨上,咱们有那么多批判,是不是应该回应一下,这是最少的吧?否则怎样让人信任你科学研讨的威望?”
同一天,《我国青年报》也宣布了《烟草院士缺席院士大会引猜测》的报导。文章称,“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告知记者,谢的缺席值得欢喜,这最少为工程院处理该问题留下了一个空间。”针对谢剑平是否应该落选院士的问题,文章征引钟南山的观点称,“我信任工程院能处理好这一问题,但还需求冷清,把究竟孰轻孰重捋清楚”。
6月14日,《齐鲁晚报》针对谢剑平缺席院士大会,宣布谈论文章《烟草院士的“体面”何故如此坚硬》。文章称,现在而言,虽然有近100位院士联名致函我国工程院主席团,恳求复议、重审烟草专家谢剑平中选工程院院士的资历,但谢剑平院士身份的问题仍是个悬案,期望有关方面能捋清“体面问题”和“大是大非”之间的轻重。
荆楚网也于6月13日宣布了《“烟草院士”莫非是烟草业的“资深小二”》的谈论。作者“知风”在文中称,“从烟草院士什么都要问烟草局的隶属位置来看,他充其量像是一个为了进步企业形象,占领市场资源优势而安插在行业协会里的利益代言人。只不过两院院士是科技界最顶层的专家体系,是学术界、科技界的榜样,而让这种变相鼓舞吸烟的研讨效果显得方枘圆凿算了”。
在两年一次的院士大会上,院士准则的变革和科技体改也成为评论的热门,并引发媒体的继续重视。
新华网6月13日宣布《院士准则改善完善研讨报告年内将完结》的音讯。文章介绍,改善完善院士准则,是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大纲确认的内容。“在此次院士大会上,每位中科院院士都收到一份改善完善院士准则研讨报告。据悉,这项平等现已展开了一年多。”调查研讨“对改善完善院士增选平等、进步咨询平等的质量和影响、加强院士集体科学品德和学风建造等准则层面的问题以及社会重视院士集体的一些热门问题,提出了改善主张”。
6月14日,《新京报》随即以《等待院士准则回归学术共同体》为题宣布社论。文章以为,完善院士准则的要义仍是在于怎么推动学术办理“去行政化”,把两院回归为学术共同体安排,将学术点评放在第一位,并规划出更为紧密而科学的评选准则。文中称,“大众重视烟草院士,其实也事关院士准则的变革与完善。在这一事情中露出出了院士准则不完善的当地,详细包含:院士评定的行政化、利益化,被许多实际利益左右,缺少学术独立性;作为学术头衔、学术名誉的院士,与各种利益挂钩在一些当地,院士享有高档其他待遇,仍是严重课题,各种评定、点评的当然负责人等”。 在点评了院士准则的一些坏处,介绍了国外的一些做法后,文章最终称“期望有关方面,在充沛寻求院士定见的根底上,在恰当机遇,也将计划的详细内容向社会发布,更广泛寻求定见”。
《经济日报》6月14日见报的文章《加速科技进步引领未来展开》,也着重了科技体系变革的效果。文中称“要紧紧环绕变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造的急迫需求,紧紧捉住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个核心问题,对科技办理体系、决议计划体系、点评体系,以及安排结构、人事办理准则等有步骤地体系推动变革,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契合科技展开规律的现代科技体系”。
在很多媒体热衷于重视科技立异、体系变革等严重问题的绝地,也有媒体从部分缺席院士大会的院士着手,叙述科学家们可贵的科学品质。
6月14日,《科技日报》宣布文章《一个“段子”折射出的科学品质》,叙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前往北京一家医院,看望两院院士、我国闻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潘家铮,并亲手送上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果奖的获奖证书的故事。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用“段子”、“热情”、“服务”等小故事,叙述了潘家铮终身致力于我国水利电力工作的传奇阅历。
从细微处着手,以小见大,以情动听,而不是单纯罗列科学家们的成果和荣誉,这便是《科技日报》这篇报导带给咱们的启示。